編輯導讀:已經工作了幾年的產品經理,可能在某個不眠的夜或者在工作無法推進的時候對自己產生懷疑:我真的適合做這份工作嗎?產品經理真的是我喜歡的職業嗎?工作不順,對自己產生質疑很正常,本文作者也曾經歷過。他總結了自己的一點看法,與你分享。

上班工作是我們大部分人都逃不掉的事情,而且可能要一直到工作到退休,如果按25歲參加工作開始算起,一直到60歲退休,我們每個人需要工作35年。

像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同學,一人吃飽,全家不餓,工作更多的是積累經驗,實現自我的經濟獨立,每個月的工資都可以拿來買買買。

而工作了5年、10年甚至更久,隨著年齡增加,大部分人都進入了結婚生子的階段,整日為了生活奔波,我們也成為了職場中的過來人,這個時候工作更多的是我們養家糊口的主要方式。

記得在校園里時,我們總是盼望著能早點上班,不再依靠父母的經濟支援,而上班之后的我們卻又變得越來越不想上班,但卻又逃不掉上班,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經濟來源。

每天拖著沉重的心情去上班,對工作提不起興趣,上班唯一期待的就是快點下班,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。

但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要再健康工作幾十年,如果幾十年的狀態都是這樣,那真是太痛苦了,但同樣一件事有時換一種思路,也許就會是另一片天地。

首先我們先討論一下大家不想上班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個人建議,如果有遺漏,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哦~

一、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意思

工作沒意思可能是大家不想上班的主要原因,特別工作久了之后,工作就僅僅是我們的工作了,它只是我們的謀生手段而已,我們對它不再充滿激情,也不愿意嘗試工作中的一些挑戰。

許多工作可能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,而我們也不愿意思考更多,我們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著。

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工作變得無聊,枯燥。

要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工作的樂趣,也許你可能會問:

“什么?工作當中還有樂趣可言?”“當然有!”

工作的樂趣其實就是找到你工作中的成就感,而我們的成就感更多的是來自領導跟他人的贊賞、自己對自己內心的肯定與鼓勵(今天竟然做了這么多工作,晚上必須加雞腿)。

有了這些正向激勵,我想你一定會越做越好,不斷的超越自己,而你會慢慢喜歡上你的工作。

那么如何才能獲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呢,核心就是超出預期、精益求精、不斷挑戰自己。

日常工作中我們更多的是以完成工作為目的,一件事做完就完了,雖然沒有什么瑕疵,但也沒有突出的點,充其量只是普普通通,你只是完成了老板交代給你的一項任務。

而我們想要獲得成就感,那就得要求我們并不是單純的執行,而是凡事多想幾步:這個方案怎么做才能更好、有沒有比這個方案更好的途徑,當你經過思考,提出自己建設性意見時,這時別人對你一定會刮目相看,而你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
另一個就是主動性,在領導安排工作之前,就能夠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,主動做的事情跟被動安排的工作,做完之后收獲的成就感與內心充實感是截然不同的。

最后就是不斷挑戰自己,或許你對你的工作已經輕車熟路、或許你初入職場,做的是一些很基礎事情,但我們也要想想怎么能把它做的更快,做的更好,超出預期。

同時也要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工作,當然過程可能會很艱辛,但當你完成時,獲得別人跟自己內心的激勵也是巨大的,而這也將進一步促使你迎接更大的挑戰。

二、想到上班就比較焦慮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,每次想到第二天上班或者早上起床上班時,心里會特別忐忑緊張,就像小朋友第一天去幼兒園一樣。

但是仔細一想,好像公司里也并沒有讓你緊張焦慮的事情,一直到去了公司坐到工位,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才慢慢消失。

對于初入職場同學來說,走進了人生中的新階段,職場是一個新環境,面對新環境時難免會有一些緊張,焦慮的情緒,包括有時候大家換到新公司,也會有這種感覺。

緊張焦慮主要來源于對工作中未知的擔心,說實話就是心里沒底。

害怕突如其來安排的工作,自己做不好;或者剛剛加入一家公司,對產品業務不熟悉不了解,看前人留下的資料,感覺他們做的東西都很厲害,如果讓自己做的話,跟他們比的話差遠了,無形中就降低了自己的信心。

我們大部分的焦慮跟擔心都是多余的,像剛剛加入一家公司,其實許多業務邏輯你還不了解,不知道怎么做是很正常的,所以不要因為這個打擊自己的信心。

同時許多公司會給新入職同學一段時間適應,了解公司業務,對于剛剛步入職場的同學也會指定相關的人來帶你。

所以不要因為現有東西看上去復雜就妄自菲薄,覺得自己不行。

當你真正熟悉了解業務之后,自然就會得心應手。另外就是盡快熟悉公司業務與產品,參與到工作中,每天做好工作計劃,這樣也會讓你焦慮感沒那么強。

三、不喜歡公司氛圍

公司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:誰誰是老板親戚,在公司說話要注意;誰誰凌晨又在朋友圈喊奮斗加油了,而定位地點在公司;誰誰馬屁拍的好,深的領導喜愛。

大家各自為了自己利益明爭暗斗,而遇到問題時卻互相甩鍋,而自己這么與世無爭的人,不喜歡這樣的氛圍,學不來也不屑于其他人的工作方式,有時候感覺很孤獨,無法融入。

公司其實也是一個大社會,里邊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都有,而這是你必須要接受現實。

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思想與行為,也無法改變公司的氛圍,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出色,職場中還是用實力來說話,同時能在這一段工作經歷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,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。

誰誰是老板的親戚、誰誰愛拍馬屁……這其實跟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,而為了利益明爭暗斗,出現問題相互甩鍋這也是人之常情,其實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也是一種能力。

對于利益爭取,在普通員工階段對這個的理解可能不夠深刻,但是當你是一個小組組長,一個團隊領導,一個部門領導,為團隊爭取利益也是你日常的工作之一,大家都不愿意追隨無法帶給自己利益的領導,每天累死累活,到頭來卻無法得到應有的獎勵。

甩鍋問題,對于許多沒太經歷過的同學可能會感覺有苦說不出,但是說實話,甩鍋與反甩鍋也是我們工作當中基本能力之一。

特別是在大公司里,別人丟給你的鍋,如果不是你的,你需要有能力再把這個鍋反手丟回去,不然你就只能吃啞巴虧,如果這個鍋是你的,也要學會優雅的接住。

所以說如果你現在非常不喜歡公司的氛圍,并因為這個而感到苦惱,而你又沒有解決辦法,那么就嘗試改變你的想法吧。

我們一生中要換好多家公司,每個公司都有各自的問題,沒有十全十美的公司,沒有一份工作能完全符合我們的心意。

有些經歷可能不好,讓你覺得痛苦,但其實也會反向促使我們的成長,該經歷的都經歷了,在以后才能有游刃有余。

四、領導老喜歡找自己的茬

感覺在工作過程中,領導老是為難自己,跟自己過不去,明明感覺自己做的很好了,可是領導還是挑刺,每次要跟領導對方案的時候都很忐忑,快要崩潰了。

有時候不是自己的負責的事情,也總是讓自己去做,自己心里其實是拒絕的,但是又不得不接受。

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,那就是領導提出意見或者想法,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對的。

如果是真正的指出你的問題,讓你的方案能夠更好,那么你應該開心才對,因為你從領導這里又學到了新的東西,“為什么領導想到了,而我就沒有想到呢”,這樣你的進步才是最快的。

當然日常工作中也會有另外一種情況,那就是外行管內行,而領導又不愿意放權,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

幾套UI設計風格,領導偏偏選擇最土的那一套,有好的產品方案不用,非得用自己想的復雜的那套…針對你的批評指正只是為了說明自己才是領導,如果有更好的選擇,那么還是溜之大吉。

對于領導把其他人的事情交給你來做,在我看來卻是你表現的機會,畢竟在一個公司里,證明每個人價值的地方就在于他所負責的東西,負責的東西越多,自己的價值就會越大,競爭力就會越強。

如果你能把這件事做的又快又好,那么也會讓領導認識到你的能力,后續可能會讓你做更多工作,而你慢慢也會變成團隊的主力。

五、對現在的工作不喜歡

就是不喜歡的現在的工作,自己也不擅長做這份工作,對現在的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,每天做著不喜歡的事。

人生在世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,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這樣一天又一天,真是太難受了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習樂器的經歷,有時候我們看到臺上歌手淋漓極致的演奏,我們也慢慢對這個樂器心生喜歡,心想著自己將來也能演奏一曲,迷倒萬千觀眾。

然而當我們覺得自己喜歡這件樂器,真正的買回家,開始練的時候,可能練了沒幾天我們就放棄了,這個太難了,我又不喜歡它了,于是就仍在了一邊。

其實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,有些工作你還沒開始之前,你覺得你很喜歡這份工作,然而是工作就不可能讓你輕輕松松、快快樂樂的完成了。

當你真正去做這份工作時,你感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枯燥,于是你感覺你其實并不喜歡這份工作,轉而再繼續去尋找“喜歡”的事情。

不喜歡是我們日常中逃避問題的一個很好的理由,我們不僅騙了別人,也時常騙了自己,有不喜歡這個理由,所有的一切都變得理所應當。

  • 因為不喜歡,我就可以不用做的那么好;
  • 因為不喜歡,所以做不好也很正常;

我們需要問問自己,我們是真正的不喜歡,還是遇到困難逃避的理由?

雖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但找到你喜歡的工作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表面,覺得我喜歡做這個,但是等你真正去做的時候,發現了其中也有枯燥困難的地方,轉而又對這個不喜歡了。

就像沒有從事產品經理之前,大家通過一些了解,覺得自己非常喜歡產品經理這份工作,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。

可是真正從事了產品的工作之后,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,讓你對產品的興趣慢慢降低了,一段時間后你又覺得做開發其實挺好的,然后你覺得你又喜歡上了開發,想從事開發的工作,長此以往下去對我們的發展其實是很不利的。

在我看來,作為“底層打工人”,我們擁有喜歡工作權利其實非常非常小,所以先不要問你喜不喜歡,先把一件事做的足夠厲害,然后再談喜歡的事情,否則我們永遠沒有選擇的余地。

六、自己沒有成長空間

感覺每天都是做相同的工作,畫原型、寫文檔、講需求,自己的成長空間太小了,耽誤自己的發展。

而自己一時半會又找不到其他出路,想要成長的更快,但又覺得日常工作中沒有機會,每天都很苦惱。

首先個人成長的速度與公司成長的速度是成正比的,如果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公司,各項事業做的如火如荼,每個人負擔的任務也會比較多,對個人成長其實是很有幫助的。

但是如果是一個成熟型的公司,各項業務趨于穩定,每個人的工作也更加細分,成長速度相對創業公司會慢一些。

快速成長的公司,鍛煉的是你的橫向能力,一個既要做產品,也要做運營,雖然成長很快,但是失敗率也很高,成百上千家中才有幾個發展很好的頭部公司,所以很不穩定,說不定公司哪天就涼了。

而成熟公司,業務相對穩定,鍛煉的是你的縱深能力,以及日常工作中的溝通、推進能力。

成長空間的問題,說白了還是看你選擇什么樣的公司,對于創業公司,就是賭一把,有可能到頭來一場空,也有可能讓你財務自由,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綜合能力成長還是比較快的。

如果選擇了大公司,業務人員相對比較穩定,更多的還是“熬”,等待屬于你的機會。

創業公司是推著你往前跑,逼著你快速成長,而大公司,成長空間更多的是靠自己去創造,在做好現有工作的同時,能不安于現狀,積極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(任何的成長都是在做事當中獲得的),為自己職業生涯的升級做好基礎與準備。

當然除了以上的主要因素之外,也有一些其他因素,例如:上班路上太遠、公司加班多、工資低等其他因素,但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可能更多的還是來自心理層面的東西。

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階段,說實話我們能有一份工作還是挺不容易的,所以我們也要珍惜我們手中的工作,即使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,但是哪個公司又何嘗沒有問題呢,如果你在這個公司遇到了這個問題,換做下一個公司可能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。

我們唯一能做到就是提升我們自己,真正的做出成績,有一天當你離開這家公司時,我們能拍著胸脯說,我在這家公司做了什么什么牛X的事情,帶來了多少流量收入,我想這才是你最閃光的價值所在。

希望我們每個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工作中的樂趣,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。

#專欄作家#

HQ,公眾號:產品那些年,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。社交路上不斷前行的創業產品汪。關注社交社區,打過工創過業,擅長產品規劃與設計,純干貨,不摻假。

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,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。

題圖來自Unsplash, 基于CC0協議

給作者打賞,鼓勵TA抓緊創作!

快速連結:品牌行銷點點讚

GOOD485885CE4EED


引產後需要休息多久經驗復盤:如何讓交互文檔開口說話?葛根粉可以怎麼吃肝臟有四怕,一個也別佔,常喝3種水,做好2件事,肝會越來越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86fk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